我用了一個晚上的時間看了投名狀。然後情節反覆的在我腦海裡上演。
投名狀是根據清末四大懸案裡的"刺馬"所改編的,所以如果先知道一些歷史時空背景會對比較容易融入這部電影想帶給觀眾的情感。
據說本來電影要叫刺馬,不過邵氏電影提出了異議,所以改名叫投名狀,投名狀的意義是類似“加入前請以我們認可的行爲來表示閣下對組織的忠誠“。相信是參考自《水滸傳》林沖投奔梁山「先下山殺個人」的情節。
所以光憑這個我們可以知道這部電影的主軸就是在講義氣、權力、戰亂和慾望的。
導演陳可辛沒有把故事局限“刺馬”上,直到演到最後龐青雲背後的那把槍才把電影的主題瞬間拔高,讓我們看到即使他逃過應受的懲罰,仍然會走向毀滅,被眾叛親離只是加重了他的悲劇色彩。這把槍很突然,但是不突兀,電影為了簡化故事背後線索的繁復,只是把龐青雲和朝廷對立起來,不談派系之爭,雖然不太合理,但至少簡單明瞭。
這部電影裡有俠客,亂世梟雄,跨馬橫刀,嘯聚山林。又有兄弟情,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生死與共。把這兩件事情湊在一起,一邊是仕途大路、一邊是手足情深,趙二虎不會懂龐青雲的內心世界,他是莽夫,只看重小眾的福祉。姜午陽也許會懂一點,從故事的旁白是姜午陽來口述可以知道他不斷的在學習,是關鍵樞紐的角色,他替龐青雲幹髒活、為趙二虎求情,甚至是殺了二嫂,都是為了維護這個三角關係,他沒有野心,但是最忠誠,他做了“投名狀”最忠心的手下。
“投名狀”看起來是一種不合理的契約關係,在一個很低的利益共同點上,把不同人的命運拴在一起,陳可辛沒有試圖在電影裡講清這個道理,他用浪漫的方法拍完整部片,讓我們很快的理解人的生命不是平行的,利益的取向各有差異,這部片很值得用一些時間來細細品味。
結論:我們公司也來納個投名狀好了,外人亂我公司者,必併購之。肯定以後每天都在煩惱併購~還有整部片裡實在是有太多有趣的雙關語了,不知道朱延平導演或王晶導演會不會拍個 Kuso版的,希望龐青雲可以由白雲擔任,趙二虎由郭子乾,姜午陽的話九孔應該可以勝任,二嫂的話就納豆反串好了。
對了,如果對刺馬有興趣的話,我小時候台灣電視公司有演過,Youtube 上還有片頭曲咧。
註:龐清雲去找何魁要糧之前,對姜午陽撂下的一句話:「如果你還看不清,就回去。」,我個人認為這句話貫穿了整部電影的精華。
延伸閱讀: 清末四大奇案之「刺馬」案新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